父母血型为O型与A型、O型与B型时,新生儿出现黄疸概率较高。ABO血型不合溶血是主要诱因,其他影响因素包括Rh血型不合、遗传代谢异常、早产或感染等。
1、ABO血型不合母亲O型血与父亲A/B型血组合时,胎儿可能继承A或B抗原,母体产生的抗A/B抗体通过胎盘引发溶血。建议家长在孕期进行抗体筛查,新生儿出生后监测胆红素水平,必要时采用蓝光照射治疗。
2、Rh血型不合Rh阴性母亲怀Rh阳性胎儿时,母体产生的抗D抗体可能导致严重溶血。家长需在孕28周及分娩后72小时内接受抗D免疫球蛋白注射,患儿出现黄疸时可使用人血白蛋白或换血疗法。
3、遗传代谢异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遗传病会加重红细胞破坏。家长需避免新生儿接触樟脑丸等氧化剂,黄疸加重时需遵医嘱使用苯巴比妥等肝酶诱导剂。
4、围产期因素早产儿肝脏代谢功能不完善或宫内感染可能导致黄疸。家长需加强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医生可能推荐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暂停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期间注意观察婴儿皮肤黄染变化,保证每日8-12次哺乳频率,发现嗜睡或拒奶等异常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