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通常表现为稽留热或弛张热,发热类型主要与感染病原体种类、炎症反应程度、个体免疫状态及并发症等因素有关。
1、稽留热细菌性感染多见,体温持续维持在39-40℃且24小时内波动不超过1℃,可能与链球菌感染有关,表现为咽痛、扁桃体化脓,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
2、弛张热病毒性感染常见,体温在39℃以上且24小时内波动超过2℃,通常由流感病毒引起,伴随肌肉酸痛、头痛,可选用奥司他韦、布洛芬、连花清瘟胶囊等药物。
3、不规则热支原体或混合感染可能导致体温波动无规律,常见于儿童,伴有刺激性干咳,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必要时使用阿奇霉素、氨溴索口服液等药物。
4、双相热部分腺病毒感染会出现发热-缓解-再发热的曲线,伴随结膜充血,需警惕心肌炎等并发症,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和心肌酶检测。
发热期间建议多饮温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体温超过38.5℃或持续3天不缓解需及时就诊,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