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多疑、追求完美、内向压抑、过度谨慎等性格特质的人群更容易发生焦虑症。性格特质与焦虑症的关系主要有遗传易感性、认知模式偏差、应对能力不足、环境适应障碍四个方面。
1、遗传易感性家族中有焦虑症病史者可能携带相关基因,导致神经递质调节异常。这类人群建议通过正念训练调节情绪,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帕罗西汀、舍曲林、文拉法辛等抗焦虑药物。
2、认知模式偏差习惯灾难化思维或过度解读负面信息的人群易产生病理性焦虑。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错误认知,伴随心悸症状时可短期使用劳拉西泮、丁螺环酮、坦度螺酮等药物。
3、应对能力不足缺乏压力管理技巧者面对应激事件时易产生过度焦虑。建议进行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合并睡眠障碍时可选择阿普唑仑、曲唑酮、米氮平等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
4、环境适应障碍成长过程中长期处于高压环境可能形成焦虑型人格。人际关系治疗配合规律运动可增强适应能力,急性发作时可考虑短期使用氯硝西泮、艾司西酞普兰、度洛西汀等药物。
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社交活动,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当出现持续紧张不安或躯体不适症状时应及时至精神心理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