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穿孔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痛、耳鸣和耳漏,可通过药物保守治疗、手术修复、感染控制和听力康复等方式干预。耳膜穿孔通常由外伤、感染、气压伤和异物损伤等原因引起。
1、听力下降耳膜穿孔导致声音传导障碍,表现为患侧听力减退,尤其在嘈杂环境中明显。轻度穿孔可观察自愈,严重者需行鼓膜成形术,常用药物包括氧氟沙星滴耳液、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地塞米松鼻喷雾剂。
2、耳痛急性穿孔常伴随剧烈刺痛,慢性穿孔多为钝痛。避免用力擤鼻,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合并感染需联用头孢克洛和左氧氟沙星滴耳液。
3、耳鸣气流通过穿孔处产生异常振动声,多呈低频嗡嗡响。改善微循环可用银杏叶提取物,配合甲钴胺营养神经,顽固性耳鸣需考虑鼓室探查术。
4、耳漏穿孔合并感染时出现脓性或血性分泌物。保持外耳道干燥,细菌感染选用环丙沙星滴耳液,真菌感染需用克霉唑溶液,反复流脓者应行乳突根治术。
避免游泳及耳道进水,擤鼻时单侧交替进行,定期复查耳内镜评估愈合情况,听力持续下降需配戴助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