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可通过膀胱灌注治疗、高压氧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该病通常由盆腔放疗损伤、膀胱黏膜缺血、微血管病变、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
1、膀胱灌注治疗采用透明质酸钠或甲醛溶液灌注修复膀胱黏膜,适用于轻中度出血,需在膀胱镜下重复进行。
2、高压氧治疗通过提高血氧分压促进组织修复,每日1次连续治疗20-30次,对放射性损伤有明确改善作用。
3、药物治疗可使用氨甲环酸止血、酚磺乙胺改善微循环、非那吡啶缓解尿痛,需监测凝血功能避免血栓形成。
4、手术治疗顽固性出血可考虑膀胱动脉栓塞或膀胱扩大术,需评估患者放疗后组织愈合能力及全身状况。
建议增加每日饮水量至2000毫升以上,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出现发热或严重血块尿时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