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膀胱炎可能由尿路感染、药物刺激、放射性损伤、化学性刺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停用刺激性药物、膀胱冲洗、对症止血等方式治疗。
1、尿路感染细菌逆行感染膀胱黏膜导致炎症反应,表现为尿频尿急伴血尿。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胶囊、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菌药物。
2、药物刺激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代谢产物刺激膀胱黏膜,出现排尿疼痛及肉眼血尿。需立即停用致病药物,配合注射用美司钠解毒,必要时行膀胱灌注治疗。
3、放射性损伤盆腔放疗导致膀胱黏膜血管内皮损伤,引发持续性血尿。建议采用高压氧治疗促进修复,严重时需用氨基己酸注射液止血,或行选择性血管栓塞术。
4、化学性刺激染发剂等化学毒物经尿液排泄时灼伤膀胱,伴随下腹绞痛。需大量饮水稀释毒素,使用碳酸氢钠注射液碱化尿液,疼痛剧烈时可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每日饮水量保持2000毫升以上,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血尿持续超过24小时需急诊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