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可通过临床症状评估、实验室检测(如直接荧光抗体试验)、病毒分离及核酸检测等方式确诊。诊断需结合暴露史、典型症状与实验室结果综合判断。
1、临床症状评估观察恐水、怕风、吞咽困难等典型神经症状,结合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史进行初步判断。早期可能出现发热、伤口异常感等非特异性表现。
2、直接荧光抗体试验采集患者唾液、脑脊液或皮肤活检样本,用荧光标记抗体检测病毒抗原。该方法特异性高,是生前诊断的主要手段。
3、病毒分离培养将患者样本接种小鼠脑内或细胞培养,观察病毒增殖情况。该方法耗时长但结果准确,多用于科研或疑难病例确认。
4、核酸检测通过RT-PCR技术检测样本中的病毒RNA,具有高灵敏性。适用于早期诊断及无症状感染者筛查。
疑似暴露后应立即彻底清洗伤口并接种疫苗,出现症状需隔离治疗。日常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家养宠物定期接种狂犬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