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通过血液传播需要同时满足传染源存在、传播途径通畅、易感人群接触三个核心条件,主要有病毒载量足够的血液、破损皮肤或黏膜接触、高危操作暴露、窗口期检测盲区等因素。
1、病毒载量感染者血液中HIV病毒需达到一定浓度,急性感染期和艾滋病晚期病毒载量较高,此时血液传染性强。接触此类血液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冲洗,72小时内可考虑阻断治疗。
2、接触途径需存在开放性伤口、黏膜暴露或针具穿刺等直接接触方式。完整皮肤接触带毒血液不会感染,但针刺伤感染概率可达0.3%。接触后应挤压伤口排血并用碘伏消毒。
3、高危操作非法采供血、共用注射器、不规范纹身等医疗违规操作是主要传播场景。医疗机构须严格执行器械消毒规范,个人应避免非正规场所进行有创操作。
4、检测窗口期感染后2-6周抗体检测可能呈假阴性,但此时血液已具传染性。建议高危暴露后6周、3个月分别进行核酸检测和抗体筛查。
日常接触如共用餐具、蚊虫叮咬等不会传播,但应避免共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用品,发生高危暴露后需及时到传染病专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