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重症脱离呼吸机需逐步降低呼吸支持参数,通过评估自主呼吸能力、感染控制、营养支持及并发症管理实现。主要影响因素有呼吸功能恢复、原发病控制、肌力训练、多学科协作。
1、呼吸功能恢复通过每日自主呼吸试验评估膈肌功能,逐步降低压力支持水平,当氧合指数超过200毫米汞柱且呼吸频率小于30次/分时考虑脱机。
2、原发病控制需确保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连续3天体温正常、白细胞计数下降、痰培养转阴,此时可减少抗生素使用并调整呼吸机模式。
3、肌力训练针对呼吸肌进行床旁康复训练,包括膈肌电刺激、体位引流和渐进式抗阻训练,每日累计训练时间不少于2小时。
4、多学科协作由呼吸治疗师主导,联合重症医师、康复师共同制定脱机方案,每日进行镇静唤醒评估,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膈肌功能障碍。
脱机过程中需监测血气分析变化,逐步过渡到无创通气或高流量氧疗,同步加强蛋白质摄入维持正氮平衡,预防脱机后肺不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