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吐下泻可能由饮食不当、食物中毒、胃肠炎、肠道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液、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饮食不当进食生冷、油腻或变质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导致呕吐腹泻。建议暂停进食刺激性食物,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淡盐水,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
2、食物中毒食用被细菌或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常伴腹痛发热。需立即停止可疑食物摄入,呕吐严重时可短期使用甲氧氯普胺片,配合诺氟沙星胶囊、盐酸小檗碱片等抗菌药物,儿童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
3、胃肠炎多与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感染有关,表现为水样便和喷射性呕吐。治疗以预防脱水为主,可选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抑制肠液分泌,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菌群,严重时需静脉补液。
4、肠道感染细菌性痢疾等感染性疾病除腹泻外可见脓血便,需进行大便培养确诊。成人可选用左氧氟沙星片,儿童宜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同时配合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掩盖病情。
发病期间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米汤、面条等易消化食物,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意识模糊等脱水表现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