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可能由遗传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免疫系统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血压管理、定期监测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部分慢性肾炎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如Alport综合征等基因缺陷。治疗需针对原发病控制,药物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必要时联用利尿剂如呋塞米。
2、高血压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肾小球硬化。需将血压维持在130/80mmHg以下,常用降压药包括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配合低盐饮食和体重管理。
3、糖尿病高血糖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引发糖尿病肾病。治疗需控制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药物可选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同时限制蛋白质摄入。
4、免疫异常IgA肾病等自身免疫疾病可导致肾小球持续炎症。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联合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严重病例需进行血浆置换或生物制剂治疗。
建议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每3-6个月复查肾功能和尿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