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的治疗方式主要有禁食胃肠减压、药物治疗、内镜下修补术、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等。胃穿孔通常由消化性溃疡、外伤、胃癌等因素引起,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腹肌紧张、恶心呕吐等症状。
1、禁食胃肠减压胃穿孔初期需立即禁食并进行胃肠减压,通过鼻胃管引流胃内容物减少胃酸分泌。胃肠减压有助于缓解腹痛症状,防止胃液进一步漏入腹腔。治疗期间需静脉补充营养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通常需要持续3-5天直至穿孔初步愈合。
2、药物治疗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片、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可抑制胃酸分泌,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甲硝唑片预防腹腔感染。药物治疗适用于穿孔直径小于5毫米且无腹膜炎的情况,需配合胃肠减压使用7-10天,期间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3、内镜下修补术对于早期发现的微小穿孔,可采用内镜下金属夹闭术或生物蛋白胶封闭术。内镜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适用于穿孔边缘整齐且周围组织水肿较轻的患者。术后仍需配合抑酸药物和抗生素治疗,住院时间可缩短至5-7天。
4、腹腔镜手术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通过3-4个小切口完成,术中可同时探查腹腔并进行冲洗引流。该术式适用于穿孔时间在12小时以内、腹腔污染较轻的患者,术后疼痛轻、肠功能恢复快,多数患者术后7天可出院。需注意术后可能出现吻合口瘘或腹腔脓肿等并发症。
5、开腹手术对于穿孔超过24小时、合并休克或弥漫性腹膜炎的患者,需行开腹手术清除腹腔脓液并修补穿孔。严重病例可能需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需放置腹腔引流管并加强抗感染治疗。开腹手术恢复期较长,通常需住院10-14天,术后可能出现肠粘连等远期并发症。
胃穿孔患者治疗后需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过渡到低纤维软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戒酒,规律服用抑酸药物4-8周,定期复查胃镜。注意观察腹痛、发热等异常症状,术后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建立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控制浓茶咖啡摄入,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