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可通过盆底肌锻炼、子宫托放置、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子宫脱垂通常由分娩损伤、衰老、慢性腹压增高等因素引起。
1、盆底肌锻炼凯格尔运动是改善轻度子宫脱垂的基础方法,通过重复收缩放松盆底肌群增强支撑力。每日坚持3组训练,每组10-15次收缩,持续6-8周可缓解下坠感。合并压力性尿失禁者需同步进行膀胱训练。
2、子宫托放置环形或立方体子宫托适用于中重度脱垂患者,能机械性承托下垂器官。需由医生根据脱垂分度选择型号,放置后每3-6个月更换。可能出现阴道黏膜磨损,需配合雌激素软膏使用。
3、药物治疗局部应用雌三醇乳膏可改善绝经后患者阴道黏膜弹性,减轻摩擦不适。口服甲钴胺片帮助修复盆底神经损伤,配合盐酸米多君片提升盆底肌张力。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物理治疗生物反馈电刺激通过传感器引导正确收缩盆底肌,适合协调性差的患者。磁刺激无创激活深层肌群,每周2-3次,10次为一疗程。需联合居家锻炼巩固效果。
5、手术治疗经阴道子宫骶骨固定术用网片悬吊子宫,保留生育功能。重度脱垂伴膀胱膨出者可行阴道封闭术。术后3个月禁止负重,6个月内避免增加腹压动作。
日常需控制慢性咳嗽便秘等腹压诱因,避免提举超过5公斤重物。摄入足够膳食纤维预防排便用力,游泳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维持盆底功能。每年进行1次盆底超声评估,脱垂加重时及时复诊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