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可能由食物过敏、药物反应、感染、物理刺激、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避免诱因、局部冷敷等方式治疗。
1、食物过敏食物过敏是荨麻疹的常见诱因,海鲜、坚果、鸡蛋、牛奶等食物可能引发机体免疫反应,导致组胺释放。患者可能出现皮肤风团、瘙痒等症状。治疗需立即停止摄入可疑食物,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等抗组胺药物缓解期可尝试食物日记排查过敏原。
2、药物反应青霉素、阿司匹林等药物可能通过IgE介导或非免疫机制诱发荨麻疹。症状表现为突发性红斑和风团,可能伴随血管性水肿。需立即停用致敏药物,严重时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泼尼松龙片等糖皮质激素,轻度症状可使用依巴斯汀片控制。
3、感染因素细菌、病毒感染可能通过分子模拟机制触发荨麻疹,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患者除皮肤症状外可能伴发热、咽痛。治疗需针对原发感染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同时配合非索非那定片缓解皮肤症状。
4、物理刺激寒冷、压力、日光等物理因素可直接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机械性荨麻疹表现为划痕处隆起,寒冷性荨麻疹遇冷发作。建议避免接触刺激源,发作时使用咪唑斯汀缓释片、苯磺贝他斯汀片等二代抗组胺药,严重者可用奥马珠单抗注射液调节免疫。
5、自身免疫部分慢性荨麻疹与抗IgE受体或抗FcεRI抗体相关,表现为反复发作超过6周的风团。治疗需长期使用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卢帕他定片等药物,顽固性病例可采用环孢素软胶囊免疫抑制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荨麻疹患者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搔抓和热水烫洗。记录发作时间、诱因和饮食有助于识别过敏原。慢性患者可尝试低组胺饮食,减少腌制食品、发酵食品摄入。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调节免疫功能,急性发作伴呼吸困难或喉头水肿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