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导致的牙齿松动可通过牙周基础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正畸治疗、修复治疗等方式改善。牙周病通常由菌斑堆积、牙结石刺激、咬合创伤、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槽骨吸收等症状。
1、牙周基础治疗龈上洁治术和龈下刮治术能清除牙菌斑及牙结石,消除局部刺激因素。对于轻度松动的牙齿,通过超声波洁牙配合手工刮治可显著改善牙龈炎症,部分松动牙在炎症消退后能重新稳固。治疗后可配合氯己定含漱液或过氧化氢溶液辅助控制菌斑。
2、药物治疗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注入牙周袋可抑制厌氧菌生长,甲硝唑芬布芬胶囊能缓解急性炎症。对于伴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需联合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控制感染。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
3、手术治疗翻瓣术适用于中重度牙周炎伴深牙周袋形成,通过直视下彻底清创促进组织再生。引导性组织再生术能利用生物膜屏障选择性引导牙周膜细胞生长,适用于垂直型骨缺损。术后需定期复查维护,避免复发。
4、正畸治疗对于因咬合创伤导致的松动牙,可通过正畸调整咬合关系。采用片段弓技术或轻力牵引能分散咬合力,改善牙齿受力分布。治疗期间需加强菌斑控制,避免矫治器周围食物嵌塞加重牙周炎症。
5、修复治疗牙周夹板固定可将多个松动牙连接成整体,降低单个牙齿的动度。对于无法保留的Ⅲ度松动牙,拔除后选择种植修复或固定桥修复。修复体边缘需严格密合,避免形成新的菌斑滞留区。
日常需采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清洁,每半年进行专业洁治。控制吸烟、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增加维生素C和钙质摄入有助于牙周组织修复。出现牙齿松动时应尽早就诊,晚期牙周病可能导致不可逆的骨吸收,早期干预能有效保留天然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