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可通过卧床休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腰椎间盘突出通常由长期劳损、外伤、退行性变、遗传因素、不良姿势等原因引起。
1、卧床休息急性期需严格卧床1-2周,选择硬板床并保持腰椎自然曲度。避免久坐久站,减轻椎间盘压力。日常可使用腰围支撑,但连续佩戴不超过3小时。卧床期间可进行踝泵运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2、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甲钴胺片营养神经;严重者可短期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消除神经根水肿。中药可选腰痛宁胶囊活血化瘀,配合外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局部镇痛。
3、物理治疗超短波治疗通过高频电磁场促进炎症吸收,牵引治疗增大椎间隙减轻压迫,每次牵引重量为体重1/3。急性期后采用红外线照射改善血液循环,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缓解肌肉痉挛。需由康复医师制定个性化方案。
4、中医调理针灸取肾俞、大肠俞等穴位疏通经络,推拿采用滚法、按法等松解腰部肌肉。拔罐可改善局部气血循环,中药熏蒸用独活、桑寄生等药材温经通络。需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操作,避免暴力手法加重损伤。
5、手术治疗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适用于单侧神经根压迫,椎间盘切除术用于严重突出伴马尾综合征。术后需佩戴支具3个月,逐步进行五点支撑、飞燕式等功能锻炼。手术适应证包括保守治疗无效、进行性肌力下降或大小便功能障碍。
日常应避免弯腰搬重物,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睡眠时腿部垫高保持髋膝关节屈曲。游泳、吊单杠等运动有助于增强腰背肌力量,久坐时使用腰椎靠垫维持生理曲度。出现下肢麻木、肌力减退等症状需及时复查,防止神经不可逆损伤。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戒烟以减少椎间盘营养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