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宝宝拉肚子可能由喂养不当、乳糖不耐受、过敏反应、肠道感染、抗生素使用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稀水样便、腹胀、哭闹不安等症状。
1、喂养不当新生儿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喂养过量、过频或配方奶冲调过浓均可刺激肠道蠕动加快。母乳喂养时母亲摄入过多高糖、高脂食物也可能改变乳汁成分。调整喂养间隔与单次奶量,母乳妈妈需清淡饮食,避免过度喂养。
2、乳糖不耐受原发性乳糖酶缺乏或继发于肠道感染的乳糖消化不良,导致未分解乳糖在肠道发酵产气。可表现为进食后立即腹泻、泡沫便、肠鸣音亢进。需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或补充乳糖酶制剂,如乳糖酶颗粒。
3、牛奶蛋白过敏免疫系统对牛奶中β-乳球蛋白等成分产生异常反应,常伴湿疹、呕吐等症状。需母亲严格回避奶制品或改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如纽康特氨基酸配方粉。症状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西替利嗪滴剂。
4、细菌性肠炎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感染多因奶具消毒不彻底或接触污染源引起,可能伴随发热、血便。需化验大便常规,轻症可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重症需头孢克肟颗粒抗感染治疗。
5、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广谱抗生素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后,艰难梭菌等致病菌过度繁殖。多见于母婴同用抗生素情况,典型表现为绿色水样便。需停用原抗生素并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微生态。
家长需记录宝宝排便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每次便后及时清洁臀部并涂抹护臀霜。母乳喂养母亲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人工喂养需确保奶具严格消毒。若出现持续发热、血便、尿量减少或精神萎靡,应立即就医排查轮状病毒感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急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