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肛瘘可通过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日常护理等方式干预。肛瘘通常由肛周感染、分娩损伤、免疫力下降、克罗恩病等因素引起。
1、保守治疗早期无症状者可温水坐浴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每日2次,配合高纤维饮食预防便秘。哺乳期暂缓手术者需定期复查瘘管变化。
2、药物治疗合并感染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哺乳期安全抗生素,疼痛明显可短期外用利多卡因乳膏缓解。
3、手术治疗反复发作或复杂肛瘘建议停止哺乳后行瘘管切开术或挂线疗法,术前需评估脓肿范围,术后需保持切口干燥清洁。
4、日常护理哺乳期间避免久坐压迫患处,排便后使用无酒精湿巾清洁,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减少摩擦,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
哺乳期出现肛瘘应优先选择对婴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案,用药需严格遵医嘱,术后恢复期可暂时改用吸奶器维持泌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