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铬对人体可能造成皮肤溃疡、呼吸道炎症、肝肾损伤及癌症等危害,主要危害途径包括直接接触、吸入粉尘或烟雾、长期低剂量暴露及职业性高浓度接触。
1、皮肤损害六价铬化合物接触皮肤可导致过敏性皮炎、溃疡甚至深部组织坏死,常见于电镀、制革行业工人。治疗需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局部使用二巯丙醇软膏,严重时需手术清创。
2、呼吸系统铬酸雾吸入引发鼻中隔穿孔、哮喘和肺炎,多见于金属加工场所。防护需佩戴防毒面具,急性中毒时使用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慢性病变需糖皮质激素治疗。
3、肝肾毒性铬通过血液蓄积在肝肾,导致肾小管坏死和肝纤维化。职业暴露者应定期监测尿铬含量,螯合剂如依地酸钙钠可用于促排,严重肾功能损害需血液净化。
4、致癌风险长期接触六价铬化合物显著增加肺癌和鼻窦癌概率,潜伏期可达数十年。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低剂量CT筛查,基因检测可评估个体易感性。
接触铬污染物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职业暴露者须穿戴防护装备并定期体检,饮食中增加维生素C和硒摄入有助于促进铬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