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正常仍可能感染乙肝病毒,乙肝病毒感染与肝功能是否正常无直接关联,主要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
1、病毒携带状态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能可能长期正常,但体内存在病毒复制,需定期监测乙肝两对半和病毒DNA载量,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
2、免疫耐受期青少年感染者多处于免疫耐受期,肝脏未出现免疫攻击,表现为肝功能正常,此时不建议立即抗病毒治疗,但需每3-6个月复查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
3、隐匿性感染少数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但肝组织或血液中存在病毒DNA,可能通过高敏PCR检测发现,这类感染者具有传染性,需按慢性乙肝管理。
4、检测窗口期急性感染后6-12周内可能出现肝功能正常但病毒阳性状态,接触高危暴露后需动态监测乙肝核心抗体IgM和病毒载量,及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
建议所有乙肝病毒感染者避免饮酒,保持规律作息,定期复查肝功能、病毒学指标及肝脏弹性检测,育龄期女性孕前需评估抗病毒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