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性蛋白尿可能由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控制原发病、饮食调节等方式干预。
1. 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膜损伤,表现为血尿伴蛋白尿。可遵医嘱使用缬沙坦、黄葵胶囊、雷公藤多苷片等药物,同时需限制钠盐摄入。
2. 糖尿病肾病长期高血糖损害肾小球基底膜,早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需控制血糖并使用厄贝沙坦、阿托伐他汀、羟苯磺酸钙等药物,建议低蛋白饮食。
3. 高血压肾病高血压导致肾小动脉硬化,出现夜尿增多伴蛋白尿。治疗需服用氨氯地平、贝那普利、呋塞米等降压药物,严格限制每日食盐量。
4. 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复合物沉积损伤肾脏,表现为关节痛伴蛋白尿。需使用泼尼松、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等免疫抑制剂,避免紫外线照射。
出现混合性蛋白尿应及时完善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等检查,日常需控制血压血糖,限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0.6-0.8克,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