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死主要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肠梗死通常由肠系膜动脉栓塞、肠扭转、肠套叠等原因引起,可能伴随发热、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全身反应,需紧急就医处理。
1、腹痛肠梗死患者常出现突发性剧烈腹痛,疼痛多位于脐周或全腹,呈持续性绞痛或胀痛。腹痛可能与肠系膜动脉血流中断导致肠壁缺血坏死有关,常伴随腹膜刺激征如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需通过腹部CT血管造影明确诊断,确诊后需禁食并紧急手术解除梗阻。
2、腹胀肠梗死早期即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腹胀,腹部膨隆如鼓,叩诊呈鼓音。腹胀与肠管麻痹扩张、肠内容物淤积相关,可能听到高调肠鸣音或肠鸣音消失。可通过胃肠减压缓解症状,严重时需行肠切除吻合术。
3、呕吐患者多出现频繁呕吐,早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呕出粪样物。呕吐与肠道梗阻后内容物反流有关,可能伴随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需静脉补液纠正内环境紊乱,使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止吐,同时尽快手术解除梗阻。
4、停止排便完全性肠梗阻表现为肛门停止排便排气,部分患者可能排出少量血便或黏液便。这与肠管闭塞后内容物无法通过有关,直肠指检可能发现空虚感。需警惕绞窄性肠梗阻可能,确诊后需紧急行肠切除术。
5、全身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发热、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感染性休克表现。这与肠壁坏死、细菌毒素入血有关,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显著升高、代谢性酸中毒。需静脉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同时积极液体复苏。
肠梗死属于急危重症,确诊后需立即禁食并急诊手术。术后应逐步恢复流质饮食,选择低脂易消化食物如米汤、藕粉等,避免进食粗纤维及产气食物。日常需控制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出现持续腹痛伴呕吐时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