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西洋参、党参等参类药材具有补气固脱、生津安神等药用作用,适用于气虚乏力、津伤口渴、失眠健忘等症状。参类药材的主要药用作用有补气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调节免疫、抗疲劳等。
1、补气健脾人参和党参能增强脾胃功能,改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脾虚症状。人参皂苷可促进胃肠蠕动,党参多糖能调节肠道菌群。脾胃虚弱者可用人参片泡水或党参炖鸡汤,但湿热体质者慎用。
2、益肺生津西洋参和太子参擅长滋阴润肺,缓解干咳少痰、口干舌燥。西洋参含人参皂苷Rb1能抑制气道炎症,太子参多糖可促进唾液分泌。肺燥咳嗽可用西洋参麦冬茶,但风寒咳嗽禁用。
3、养血安神红参和丹参具有活血安神功效,适用于心悸失眠、面色萎黄。红参皂苷Rg3能调节神经递质,丹参酮可改善微循环。神经衰弱者可服用红参粉,但阴虚火旺者需配伍麦冬。
4、调节免疫参类多糖能激活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增强抗病毒能力。临床研究表明党参提取物可提升流感疫苗接种效果,人参皂苷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抑制作用。体虚易感人群可适量服用参类制剂。
5、抗疲劳人参皂苷能减少运动后乳酸堆积,西洋参提取物可提高血红蛋白携氧能力。动物实验显示参类制剂能延长游泳耐力时间。脑力劳动者适合服用含人参口服液,但需避免晚间服用影响睡眠。
服用参类药材需辨证施治,气虚者宜用人参,阴虚者适用西洋参,血瘀体质适合丹参。日常保健建议隔日服用3-5克参片泡水,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服用期间忌食萝卜、浓茶,高血压患者应监测血压,感冒发热时停用。出现口干咽痛等上火症状需减量,儿童孕妇须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