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可通过灸关元穴、三阴交穴、气海穴、子宫穴等穴位缓解,通常由宫寒、气滞血瘀、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原因引起。
1、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灸此穴可温经散寒,适用于宫寒型痛经。宫寒可能与长期受凉、贪食生冷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小腹冷痛、得热减轻。可遵医嘱使用艾附暖宫丸、少腹逐瘀颗粒、桂枝茯苓胶囊等药物。
2、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上三寸,灸此穴可调和气血,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痛经。气滞血瘀可能与情绪压力、久坐不动有关,表现为经血紫暗有块。可遵医嘱使用益母草颗粒、血府逐瘀胶囊、元胡止痛片等药物。
3、气海穴位于脐下1.5寸,灸此穴可补益元气,适用于气血虚弱型痛经。内分泌失调可能与过度节食、熬夜有关,表现为经量少色淡。可遵医嘱使用乌鸡白凤丸、八珍益母丸、定坤丹等药物。
4、子宫穴位于脐下4寸旁开3寸,灸此穴可直接作用于子宫,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该病可能与经血逆流、免疫异常有关,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痛经。需就医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
日常注意腹部保暖,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可配合热敷或饮用姜枣茶辅助缓解症状。若痛经持续加重或伴随异常出血,建议及时妇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