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合并心肌缺血可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心脏康复训练等方式干预。心肌缺血通常由冠状动脉狭窄、斑块破裂、血管痉挛、侧支循环不足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有关,通常表现为心绞痛、活动后气促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盐酸曲美他嗪片等改善心肌供血。
2、介入治疗可能与冠脉严重狭窄相关,通常伴随静息痛、心电图ST段改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重建血运,具体需由心血管外科评估。
3、生活方式调整吸烟、高脂饮食等可加重血管内皮损伤。需严格戒烟限酒,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控制血压血糖在目标范围。
4、心脏康复训练可能与心肌代谢异常有关,表现为运动耐量下降。在医生监护下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逐步提升心脏功能储备。
建议每周监测血压心率变化,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制剂应急,定期复查冠脉造影评估病变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