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磷酸酯类中毒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导致乙酰胆碱蓄积,引发毒蕈碱样、烟碱样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主要涉及胆碱酯酶不可逆抑制、乙酰胆碱过度蓄积、神经肌肉传导障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机制。
1、胆碱酯酶抑制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与胆碱酯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羟基共价结合,形成难以水解的磷酰化胆碱酯酶,使酶永久失活。
2、乙酰胆碱蓄积胆碱酯酶失活后,神经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无法被及时分解,在胆碱能神经末梢过度堆积,持续刺激受体。
3、神经传导异常乙酰胆碱过量激活毒蕈碱型受体和烟碱型受体,导致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神经肌肉接头传导阻滞等病理改变。
4、中枢功能紊乱中枢神经系统乙酰胆碱水平升高,干扰脑内神经递质平衡,引发意识障碍、惊厥等中枢中毒症状。
接触有机磷酸酯类物质后应立即脱离污染源,及时就医进行胆碱酯酶复活剂和阿托品等特异性解毒治疗,同时加强呼吸道管理及生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