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交通性脑积水可通过定期随访、药物治疗、脑脊液分流手术、病因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病通常由脑脊液循环障碍、蛛网膜颗粒吸收功能下降、颅内感染后粘连、肿瘤压迫等原因引起。
1、定期随访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建议每3-6个月进行头颅影像学复查,监测脑室变化。日常需观察头痛、步态不稳等神经系统症状。
2、药物治疗乙酰唑胺可减少脑脊液分泌,甘露醇能暂时降低颅内压。使用需监测电解质平衡,常见药物包括乙酰唑胺片、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片等。
3、分流手术脑室-腹腔分流术或第三脑室造瘘术适用于进展型病例。手术可改善脑脊液循环,但存在分流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风险。
4、病因治疗继发于颅内感染需抗感染治疗,肿瘤压迫需切除病灶。病因解除后脑积水可能自行缓解,需配合神经营养药物干预。
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及便秘,控制每日饮水量在1500毫升以内,出现恶心呕吐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