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火旺可通过艾灸太冲穴、行间穴、期门穴、肝俞穴等穴位缓解症状。肝火旺可能与情绪压力、饮食不当、肝胆湿热、阴虚火旺等因素有关。
1、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艾灸该穴位有助于疏肝理气。肝火旺可能与长期情绪压抑有关,表现为易怒头痛,可配合服用龙胆泻肝丸、柴胡疏肝散、丹栀逍遥丸等药物。
2、行间穴在足背第一二趾间缝纹端,艾灸此处可清泄肝火。饮食辛辣刺激可能加重肝火,伴随口苦咽干症状,建议使用当归龙荟丸、泻青丸、栀子金花丸等中成药。
3、期门穴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处,艾灸能调和肝脾。肝胆湿热型肝火旺可见胁肋胀痛,治疗需配合茵陈蒿汤、甘露消毒丹、黄连解毒汤等方剂。
4、肝俞穴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艾灸此穴可滋养肝阴。阴虚火旺者伴潮热盗汗,宜选用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大补阴丸等滋阴降火药物。
艾灸前后注意补充水分,避免熬夜和辛辣食物,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