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是直肠黏膜或全层脱出肛门的疾病,可能由长期便秘、分娩损伤、盆底肌松弛、慢性腹泻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手法复位、药物治疗、硬化剂注射、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1、长期便秘排便时过度用力导致腹压增高,直肠黏膜受挤压脱出。改善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必要时使用乳果糖、聚乙二醇、开塞露等缓泻剂。
2、分娩损伤产妇产程中盆底组织撕裂或神经损伤,产后表现为肛门坠胀感。建议进行凯格尔运动修复盆底肌,严重者需生物反馈治疗或手术修补。
3、盆底肌松弛老年性肌肉萎缩或长期腹压增高导致支撑力下降。可进行提肛运动锻炼,合并直肠脱垂时需使用消痔灵注射液、芍倍注射液等硬化剂治疗。
4、慢性腹泻炎症性肠病或感染性腹泻反复刺激直肠黏膜。需治疗原发病,短期使用蒙脱石散、洛哌丁胺、益生菌等控制症状,防止频繁排便加重脱垂。
日常避免久蹲久坐,便后温水坐浴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急性发作期需立即就医防止嵌顿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