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结核可能由结核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邻近器官结核扩散、乳腺外伤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抗结核治疗、手术引流、营养支持、局部护理等方式干预。
1、结核杆菌感染原发性感染多通过血液传播,表现为乳房无痛性肿块伴低热,需规范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三联抗结核药物,疗程通常持续半年以上。
2、免疫力低下糖尿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易继发感染,病灶易形成冷脓肿,除抗结核治疗外需控制基础疾病,必要时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γ辅助免疫调节。
3、邻近器官扩散肺结核或胸壁结核直接蔓延可能导致乳腺窦道形成,伴随盗汗消瘦症状,需联合胸部CT评估原发灶,采用链霉素局部注射配合全身用药。
4、乳腺外伤感染乳头皲裂或穿刺操作可能成为感染入口,病变区域易发生干酪样坏死,除药物外需手术清除坏死组织,术后加压包扎预防窦道形成。
治疗期间需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A摄入,定期复查肝功能,哺乳期患者应暂停母乳喂养直至病灶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