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旁疝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反酸、吞咽困难、上腹饱胀感及呕吐等症状。食管旁疝通常由膈肌食管裂孔扩大、腹内压增高、先天性发育异常、长期胃食管反流及肥胖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胃内容物反流、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1、胸骨后疼痛胸骨后疼痛是食管旁疝的常见症状,多位于胸骨中下段,呈烧灼样或压迫感,进食后加重。疼痛可能与疝囊压迫纵隔或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有关。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药物缓解症状,同时避免饱餐和餐后平卧。
2、反酸反酸表现为口腔出现酸苦液体,尤其在平卧或弯腰时明显,与胃内容物通过松弛的食管裂孔反流有关。长期反酸可能导致食管黏膜损伤。建议患者使用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药物控制胃酸分泌,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
3、吞咽困难吞咽困难多因疝囊压迫食管或合并食管炎导致管腔狭窄,表现为进食固体食物时有梗阻感。严重时可影响营养摄入。需通过胃镜评估狭窄程度,可短期使用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黏膜,必要时行内镜下扩张治疗。
4、上腹饱胀感上腹饱胀感源于疝入胸腔的胃部排空障碍,餐后尤为明显,可能伴嗳气或恶心。调整饮食为少量多餐,避免产气食物,配合多潘立酮片等促胃肠动力药可改善症状。若持续不缓解需排查是否发生胃扭转。
5、呕吐呕吐常见于疝囊嵌顿时,呕吐物可含隔夜食物,伴剧烈胸痛提示需急诊处理。非嵌顿性呕吐可能与胃排空延迟有关,使用盐酸伊托必利片调节胃肠功能,同时需排除肠梗阻等急腹症。
食管旁疝患者应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避免紧束腰带或举重等增加腹压的行为。饮食以低脂、低糖、高蛋白为主,忌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餐后2小时内避免平卧,睡眠时建议采用左侧卧位。若出现呕血、黑便、持续呕吐或突发剧烈胸痛,须立即就医排除绞窄性疝等严重并发症。定期胃镜随访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