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的维生素D主要参与钙磷代谢、骨骼发育和免疫调节等生理功能。维生素D的作用主要有促进钙吸收、维持骨骼健康、调节免疫功能、影响肌肉功能、降低部分慢性病风险。
1、促进钙吸收维生素D通过激活肠道钙结合蛋白合成,帮助小肠对钙离子的主动转运。缺乏时可能导致钙吸收率下降,长期缺钙易引发骨质疏松或佝偻病。富含维生素D的鲑鱼、蛋黄等食物与乳制品同食可提升钙利用率。
2、维持骨骼健康维生素D与甲状旁腺激素协同调节血钙浓度,促进成骨细胞矿化作用。儿童期缺乏会导致骨骼软化变形,成人缺乏可能增加骨折风险。日常可通过晒太阳和进食蘑菇、强化谷物等补充。
3、调节免疫功能维生素D受体广泛分布于免疫细胞,能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并增强抗菌肽分泌。适当补充有助于降低呼吸道感染概率,但过量可能抑制T细胞功能。沙丁鱼、金枪鱼等深海鱼是天然来源。
4、影响肌肉功能维生素D缺乏与肌无力、平衡能力下降相关,尤其老年人易出现跌倒风险增加。其机制涉及肌肉细胞钙信号传导和蛋白质合成调节。强化牛奶和动物肝脏可作为膳食补充选择。
5、降低慢性病风险观察性研究显示适量维生素D水平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负相关,但因果关系尚未明确。建议通过均衡饮食获取,如每天摄入20克干香菇或每周3次脂肪性海鱼。
建议日常结合阳光照射和膳食补充维持维生素D水平,成人每日推荐摄入10微克。冬季或日照不足时可增加鲭鱼、蛋黄等食物摄入,但不宜过量补充制剂。出现骨骼疼痛、频繁骨折等症状时需就医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