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做好出院后存在感染风险,但通过规范护理可有效降低概率。感染风险与手术类型、切口护理、个人体质等因素相关。
术后切口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在出院后1-2周内。浅表切口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可能有渗液或脓性分泌物。深部切口感染可伴随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普通清洁手术感染率较低,而污染手术或植入物手术风险相对较高。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发生感染。保持切口干燥清洁是预防关键,需按时换药并避免沾水。观察体温变化和切口情况,出现异常渗出或持续疼痛应及时就医。
特殊情况下感染风险显著增加。胃肠道手术后可能出现腹腔感染,表现为腹痛腹胀伴发热。骨科内固定术后可能发生深部组织感染,需警惕持续隐痛或植入物周围肿胀。心脏手术后纵隔感染虽罕见但后果严重,常表现为胸骨不稳定合并高热。这类情况需严格遵循医嘱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并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长期留置引流管的患者需注意管道护理,避免逆行感染。
术后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切口张力增加,但需进行适度活动预防静脉血栓。遵照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和炎症指标,出现发热超过38℃或切口异常表现应立即返院检查。吸烟患者需严格戒烟,糖尿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