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蟹食用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或引发过敏反应。螃蟹死亡后体内会迅速滋生细菌并产生组胺等有害物质,即使高温烹饪也难以完全消除。
螃蟹死亡后体内蛋白质快速分解,易滋生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这些细菌可引发急性胃肠炎,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脱水或电解质紊乱。死亡时间超过4小时的螃蟹组胺含量显著升高,可能诱发皮肤潮红、头痛、心悸等组胺中毒反应,对海鲜过敏者症状更为剧烈。
部分死亡螃蟹可能携带创伤弧菌,这种细菌通过消化道或皮肤伤口进入人体后,可能引发败血症或坏死性筋膜炎等严重感染。死蟹消化腺中的有害物质会随腐败过程释放,食用后可能损伤肝脏功能。个别情况下,死亡河蟹可能积累重金属等环境污染物,食用后增加慢性中毒风险。
购买时应选择活力旺盛的活蟹,烹饪前发现死亡须立即丢弃。食用后出现持续腹痛、皮疹或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日常处理螃蟹时需戴手套避免划伤,烹饪时确保中心温度达到100摄氏度并持续15分钟以上。海鲜过敏体质者、婴幼儿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应避免食用螃蟹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