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可能出现神经损伤、感染、脑脊液漏、椎间盘炎、术后复发等并发症。手术方式包括椎间盘切除术、椎间融合术等,具体风险与术式选择及个体差异相关。
1. 神经损伤术中操作可能牵拉或压迫神经根,导致下肢麻木、肌力下降等症状。多数为暂时性损伤,可通过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配合康复训练恢复。严重者可能出现马尾综合征,需紧急处理。
2. 感染包括切口浅表感染和深部椎间隙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或持续腰痛伴发热。预防性使用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可降低风险。深部感染需穿刺引流联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长期抗感染治疗。
3. 脑脊液漏硬脊膜破损导致脑脊液外漏,引发体位性头痛、恶心呕吐。多数通过卧床休息自愈,严重时需硬膜外血贴治疗。术中精细操作及使用显微器械可减少发生概率。
4. 椎间盘炎术后椎间隙细菌感染或无菌性炎症,表现为剧烈腰背痛伴活动受限。需卧床制动,细菌性感染选用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无菌性炎症可联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控制。
5. 术后复发残余髓核再突出或相邻节段退变加速导致症状再现。与术中减压不彻底、术后负重过早有关。复发后优先尝试保守治疗,必要时行二次手术或椎间融合术。
术后需严格卧床1-2周,佩戴腰围3个月避免弯腰负重。康复期可进行游泳、臀桥训练等低强度运动,加强腰背肌锻炼。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促进组织修复,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定期复查MRI评估恢复情况,出现发热、下肢放射痛加重需及时返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