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患者需注意控制危险因素、规范用药、定期监测及调整生活方式,主要干预措施包括血压管理、血脂调控、抗血小板治疗和手术评估。
1、血压管理高血压是颈动脉狭窄进展的重要诱因,日常需限制钠盐摄入并规律监测,药物可选择氨氯地平、缬沙坦等降压药,若伴随头晕或视物模糊需警惕脑血管事件。
2、血脂调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会加速斑块形成,建议减少动物内脏摄入,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可稳定斑块,颈动脉超声检查异常者需强化降脂。
3、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能预防血栓形成,但胃肠道出血风险患者需评估获益比,突发肢体无力或言语含糊提示可能需要联合抗凝治疗。
4、手术评估狭窄程度超过70%或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者,需考虑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支架植入术,术后需加强双抗治疗并监测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日常保持低脂饮食与适度有氧运动,戒烟并控制血糖,每6-12个月复查颈动脉彩超评估斑块变化,出现新发黑矇或平衡障碍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