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狂犬疫苗后发热通常属于轻度不良反应,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观察体温变化、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发热可能与疫苗免疫反应、个体敏感体质、合并感染、接种操作不当等原因有关。
1、物理降温体温低于38.5℃时建议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避免酒精擦浴或冰敷刺激。家长需每2小时监测儿童体温,保持环境通风。
2、补充水分发热会增加体液流失,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哺乳期婴幼儿需增加母乳喂养频次,避免脱水诱发高热惊厥。
3、观察体温疫苗接种后48小时内出现低热属常见现象。若体温超过38.5℃持续12小时以上,或伴随呕吐、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其他感染。
4、及时就医持续高热可能提示疫苗过敏或偶合其他感染,需完善血常规检查。医生可能根据情况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地塞米松注射液等药物干预。
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若出现嗜睡或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须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