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狂犬疫苗后出现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观察、药物干预、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发热通常由疫苗免疫反应、合并感染、个体敏感、体温调节异常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浴或退热贴辅助散热,避免酒精擦拭。建议多饮温水促进代谢,保持室温25摄氏度左右。
2、补液观察每小时补充200毫升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监测体温变化。若持续6小时未退热需警惕异常反应。
3、药物干预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或洛索洛芬钠。发热可能与疫苗佐剂刺激、细胞因子释放有关,常伴头痛乏力症状。
4、及时就医出现40摄氏度以上超高热、惊厥或持续72小时发热,需排除疫苗过敏反应或偶合感染。可能与免疫缺陷、潜伏感染等因素有关,常伴皮疹淋巴结肿大。
疫苗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米粥、蒸蛋,出现发热时每2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变化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