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直肠炎是盆腔或腹部接受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直肠黏膜炎症反应,临床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两类。
1、病因:高能射线直接损伤直肠黏膜细胞,导致细胞凋亡和微血管内皮损伤,常见于宫颈癌、前列腺癌等盆腔肿瘤放疗后。
2、症状:急性期多在放疗后1-2周出现里急后重、黏液血便;慢性期表现为便血、直肠溃疡甚至肠瘘,可能迟发至放疗后2-3年。
3、诊断:结合放疗病史和肠镜表现,可见直肠黏膜充血水肿、毛细血管扩张,需与溃疡性结肠炎、感染性肠炎鉴别。
4、治疗:急性期以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混悬液)、止血药(如氨甲环酸)为主;慢性溃疡可考虑氩离子凝固术或高压氧治疗。
患者应保持低渣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复查肠镜监测病情变化,严重出血或狭窄需外科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