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伤口脂肪液化可能由脂肪组织损伤、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术后感染、糖尿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清创引流、二次缝合、抗生素治疗、血糖控制等方式处理。
1、脂肪损伤:手术中电刀高温或机械牵拉导致脂肪细胞坏死液化,表现为切口渗液淡黄色油状。需彻底清除坏死组织,配合凡士林纱条引流,避免使用高渗葡萄糖冲洗。
2、血供不足:缝合过紧或皮下剥离范围过大影响局部微循环,导致脂肪细胞缺血坏死。需拆除部分缝线减张,局部可用红外线照射改善血运,辅以糜蛋白酶湿敷。
3、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感染会加剧脂肪分解,渗出液呈浑浊脓性。需取分泌物培养后选用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配合聚维酮碘溶液冲洗。
4、代谢异常:糖尿病患者脂肪代谢障碍易诱发液化,渗液多伴血糖波动。需强化胰岛素治疗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局部使用胰岛素稀释液湿敷。
术后保持切口干燥清洁,每日监测体温和渗液性状,高蛋白饮食搭配维生素C促进胶原合成,避免剧烈活动导致缝线裂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