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多发生在腹股沟区、脐部、阴囊或大阴唇等部位,主要有腹股沟斜疝、脐疝、腹股沟直疝、切口疝等类型。
1、腹股沟斜疝最常见类型,表现为腹股沟区或阴囊/大阴唇处包块,哭闹时突出,安静时可能回纳。可能与鞘状突未闭合有关,需避免剧烈哭闹,必要时需手术修补。
2、脐疝脐部膨出包块,直径多小于2厘米,多数2岁前自愈。家长需避免过度按压,若4岁未愈或包块增大需就医。
3、腹股沟直疝位于腹股沟内侧,包块呈半球形,较少进入阴囊。多因腹壁薄弱导致,需减少长期咳嗽等腹压增高因素。
4、切口疝发生于腹部手术后切口处,局部可见膨隆。需警惕嵌顿风险,家长发现异常包块应及时就医评估。
建议家长避免让孩子长时间哭闹或剧烈运动,选择宽松衣物,定期观察包块变化情况,出现包块变硬、疼痛或无法回纳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