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后视力再下降可能由术后角膜水肿、后发性白内障、黄斑病变、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原因引起。
1、角膜水肿:
手术过程中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机械性损伤可能导致暂时性水肿。角膜水肿会使光线散射,造成视物模糊。这种情况通常在术后1-2周内自行缓解,严重时可使用高渗滴眼液促进水肿消退。
2、后发性白内障:
人工晶体植入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可能在后囊膜上增殖形成混浊,称为后发性白内障。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术后数月到数年,表现为渐进性视力下降。可通过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
3、黄斑病变:
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等眼底疾病可能在术后显现。手术刺激可能加重原有病变,导致中央视力下降。需要进行眼底检查确诊,根据具体类型选择抗新生血管药物注射或激光治疗。
4、视网膜脱离:
高度近视患者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风险较高。表现为突发视野缺损、闪光感或漂浮物增多。需紧急进行视网膜复位手术,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
5、青光眼:
术后炎症反应或激素药物使用可能诱发眼压升高。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表现为眼痛头痛、视力骤降,需立即降眼压治疗。慢性开角型青光眼需长期使用降眼压药物控制。
白内障术后应定期复查眼底和眼压,避免剧烈运动和揉眼。保持眼部清洁,遵医嘱使用抗炎滴眼液。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C、E及锌等营养素,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出现突然视力变化、眼红眼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