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月经量少可能与激素水平波动、子宫内膜损伤、贫血等因素有关。
产后月经量少常见于哺乳期女性,由于催乳素水平升高抑制卵巢功能,导致子宫内膜增生不足,表现为经血量少或点滴出血。部分产妇因分娩时宫腔操作或感染引发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造成宫腔粘连,月经量显著减少甚至闭经。长期缺铁性贫血也可能因血红蛋白合成不足影响子宫内膜脱落量。这类情况通常伴随经期缩短、经血颜色变淡或头晕乏力等症状。
少数情况下需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这类疾病可能伴随体重异常增加、痤疮或多毛等表现。若月经量持续异常或伴随其他不适,建议进行妇科超声和性激素六项检查。
产后应注意均衡饮食并适度补充铁剂,避免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哺乳期结束后月经量未恢复需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