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较大,轻症患者可能不影响自然寿命,重症未治疗者生存期可能缩短至5-10年。具体生存年限与瓣膜病变类型、严重程度、治疗时机及基础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心脏瓣膜疾病早期通过药物控制可长期维持稳定状态,例如二尖瓣轻度反流患者规律随访配合药物治疗,生存期通常与常人无异。主动脉瓣中度狭窄患者经球囊扩张或介入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较高水平。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瓣膜损害若及时行修复手术,术后20年生存率仍较理想。老年退行性瓣膜钙化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中位生存期可超过8年。
未治疗的终末期瓣膜病患者预后较差,严重二尖瓣狭窄未手术者10年生存率不足半数。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晚期心脏瓣膜病患者,自然病程可能仅剩2-3年。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急性瓣膜毁损时,若不紧急手术干预死亡率极高。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患儿若未在成年前矫治,成年后出现心衰时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合并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的瓣膜病患者,即使接受手术其长期生存率也明显受限。
建议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严格遵医嘱服用华法林钠片、呋塞米片等药物。日常避免剧烈运动但需保持适度步行锻炼,控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出现活动后气促加重或下肢水肿时应立即就诊,必要时考虑择期行二尖瓣成形术等手术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