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脑内血肿需进行影像学检查、神经系统评估及实验室检测,主要检查方式包括头颅CT、核磁共振、脑血管造影、颅内压监测和血液生化分析。
1、头颅CT:
头颅CT是诊断外伤性脑内血肿的首选检查,能够快速显示血肿的位置、大小及周围脑组织受压情况。急性期出血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影,有助于判断是否需紧急手术干预。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可动态复查CT观察血肿变化。
2、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对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血肿的显示优于CT,能清晰分辨血肿分期及周围水肿带。弥散加权成像可早期发现脑组织缺血损伤,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微小出血灶敏感。适用于病情复杂或需评估脑功能连接的情况。
3、脑血管造影:
当怀疑合并血管损伤时需行脑血管造影,可明确是否存在创伤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血管病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能三维重建血管走行,为介入治疗提供精准定位。适用于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神经症状进行性加重的患者。
4、颅内压监测:
对于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需通过脑室引流或探头持续监测颅内压。动态监测能早期发现颅内压升高趋势,指导脱水治疗和手术时机选择。监测期间需严格无菌操作,预防颅内感染。
5、血液生化分析:
血常规可评估失血程度和感染风险,凝血功能检查能发现创伤性凝血障碍。电解质检测对调整脱水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肝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药物代谢。需定期复查以监测继发性器官损伤。
患者确诊后应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度以促进静脉回流。饮食需保证足够热量和优质蛋白,吞咽障碍者采用鼻饲营养。康复期可进行高压氧治疗促进神经修复,肢体功能障碍者需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定期随访复查影像学,观察血肿吸收情况,警惕迟发性脑积水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