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可通过定期产检、控制体重、低盐饮食、适度运动和监测血压等方式预防。妊娠高血压可能与遗传因素、血管内皮损伤、营养失衡、免疫调节异常和胎盘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1、定期产检定期产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血压异常,妊娠高血压初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通过尿蛋白检测和血压监测可及时干预。建议妊娠20周后每2-4周检查一次,高危孕妇需增加频率。产检时医生会评估水肿程度和胎儿发育情况,必要时开具硫酸镁等预防子痫的药物。
2、控制体重孕期体重增长过快会增加循环系统负担,建议整个孕期增重控制在10-12公斤。肥胖孕妇需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每周监测体重变化。体重异常增长可能伴随蛋白尿,需警惕子痫前期,可遵医嘱使用拉贝洛尔等降压药物。
3、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和加工食品。高钠饮食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血管压力,可多食用香蕉、菠菜等富钾食物平衡电解质。合并肾功能异常时需限制蛋白质摄入,必要时补充钙剂预防抽搐。
4、适度运动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每次30分钟以内。运动可改善血管弹性,但需避免仰卧位运动和剧烈活动。出现头晕或宫缩需立即停止,双胎妊娠或宫颈机能不全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运动。
5、监测血压居家每日早晚测量并记录血压,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超过90毫米汞柱需就医。动态血压监测能发现隐匿性高血压,夜间血压升高提示胎盘灌注不足。血压波动明显时可短期使用甲基多巴等妊娠安全降压药。
预防妊娠高血压需从孕前开始管理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血糖在5.1毫摩尔每升以下。补钙可降低子痫风险,每日建议摄入1000-1500毫克。保持充足睡眠和情绪稳定,避免长时间站立或静坐。出现持续性头痛、视力模糊或上腹痛等危险症状时须立即急诊处理。产后6周仍需监测血压,约20%患者可能转为慢性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