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听力检查通常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主要用于评估听觉通路和脑干功能状态。检查方法主要有电极放置、声刺激诱发、电位记录、波形分析、结果解读等步骤。
1、电极放置受检者需清洁耳周皮肤,医务人员将记录电极置于头顶和前额,参考电极置于耳垂或乳突,接地电极置于对侧耳垂或前额。电极位置需确保良好接触以降低干扰,皮肤可能需用磨砂膏处理以减小阻抗。儿童或不配合者可能需镇静处理。
2、声刺激诱发通过耳机或插入式耳塞给予短声刺激,常用刺激类型为短纯音或短声,刺激强度从低到高逐步测试。每侧耳朵需重复进行数百次刺激以保证信号稳定性,背景噪声需控制在较低水平。测试过程中受检者需保持安静放松状态。
3、电位记录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仪器会记录声刺激后10毫秒内的神经电活动,重点观察I-V波的潜伏期和波幅。每次刺激后仪器自动叠加平均信号,滤除随机噪声。测试需在电磁屏蔽室内进行,避免环境干扰影响波形质量。
4、波形分析专业人员分析记录的波形曲线,测量各波潜伏期、波间期和波幅比值。I波反映听神经功能,III波源于上橄榄复合体,V波来自下丘脑。波形缺失或潜伏期延长提示相应部位病变,双侧对比可判断单侧异常。
5、结果解读结合波形参数与正常参考值判断听觉通路完整性,异常结果可能提示听神经瘤、多发性硬化、脑干缺血等病变。婴幼儿可用于听力筛查,昏迷患者可评估脑干功能。结果需结合其他听力学检查和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前应避免使用镇静药物,检查当天不要使用发胶等护发产品。检查过程中保持身体放松,避免吞咽或肢体活动。检查后及时清洁电极接触部位,如有皮肤过敏应及时处理。该检查无创无痛,但需配合保持静止,婴幼儿可能需睡眠状态下完成。检查结果异常者需进一步进行影像学或其他神经生理学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