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异常通常需要做血常规、超声检查、CT或磁共振成像、淋巴结穿刺活检、PET-CT等检查。淋巴结肿大可能由感染、免疫性疾病、肿瘤转移等因素引起,医生会根据临床表现选择针对性检查方案。
1、血常规血常规是评估淋巴结肿大的基础检查,通过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或病毒感染。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可能提示病毒感染或结核,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细菌感染。异常血红蛋白或血小板数值可能提示血液系统疾病,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
2、超声检查超声能清晰显示淋巴结的大小、形态、边界及血流信号,是浅表淋巴结检查的首选方法。良性淋巴结多呈椭圆形且血流规则,恶性淋巴结常表现为圆形、边界不清伴丰富杂乱血流。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可提高取材准确性,特别适用于颈部、腋窝等浅表淋巴结评估。
3、CT或磁共振成像CT能全面显示深部淋巴结的解剖位置和周围组织关系,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转移性淋巴结与血管结构。磁共振成像对软组织分辨率更高,适合评估纵隔、腹膜后等特殊部位淋巴结。这两种影像学检查可发现直径小于1厘米的异常淋巴结,为肿瘤分期提供重要依据。
4、淋巴结穿刺活检穿刺活检是明确淋巴结性质的金标准,细针穿刺适用于细胞学检查,粗针穿刺可获得组织病理标本。病理检查能区分反应性增生、结核性肉芽肿、淋巴瘤等不同病变类型。对于持续肿大超过4周、质地坚硬或融合成团的淋巴结,应优先考虑活检以排除恶性肿瘤。
5、PET-CTPET-CT通过检测葡萄糖代谢活性定位高代谢病灶,对淋巴瘤分期和寻找原发灶具有独特价值。全身扫描可一次性评估所有淋巴结受累情况,还能鉴别治疗后残留肿块的活性。该检查对炎症和肿瘤的鉴别存在一定假阳性,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发现淋巴结肿大时应注意观察变化情况,避免反复触摸刺激。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急性感染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多在2周内消退。若伴随发热、体重下降、夜间盗汗等症状,或淋巴结持续增大超过1个月,应及时到血液科或普外科就诊。检查前应告知医生药物过敏史和既往病史,穿刺活检后需局部压迫止血并保持伤口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