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胃管在胃内的方法主要有听诊法、回抽胃液法、气泡观察法、测量外露长度法和影像学检查法。
1、听诊法:
将听诊器置于患者上腹部,快速注入10-20毫升空气,若听到气过水声表明胃管在胃内。该方法操作简便但存在一定误差,肠胀气患者可能出现假阳性。操作时需注意注气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引起不适。
2、回抽胃液法:
用注射器回抽可见胃内容物,胃液通常呈淡黄色或草绿色,pH值小于5。该方法直观可靠,但空腹患者可能无法抽出胃液。遇到血性液体需警惕消化道出血可能。
3、气泡观察法:
将胃管末端置于水中,观察有无气泡逸出。无连续气泡产生提示胃管在位,若出现规律气泡需考虑误入气道。该方法需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单独使用可靠性较低。
4、测量外露长度:
记录置管时胃管外露刻度,每次使用前核对长度变化。外露部分增加可能提示胃管移位。需注意患者体位改变可能影响测量准确性,剧烈咳嗽后必须重新确认位置。
5、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确认胃管位置的金标准,能清晰显示胃管尖端位于胃泡内。适用于昏迷患者或常规方法无法确认时,但存在辐射暴露和成本较高的局限性。
日常护理中应定期检查胃管固定情况,避免牵拉导致移位。鼻饲前必须采用两种以上方法确认位置,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毫升,温度保持在38-40℃。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立即停止鼻饲。长期留置胃管者需每日清洁鼻腔和口腔,每4周更换胃管。注意观察胃液性状和量,记录24小时出入量,出现咖啡样物或柏油样便及时就医。营养液输注速度从慢到快逐步调整,避免腹胀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