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的判断可通过典型症状、体征及医学检查综合评估,常见表现包括下腹疼痛、异常分泌物、发热等。主要判断依据有下腹压痛、宫颈举痛、实验室炎症指标升高、影像学检查异常、病原体检测阳性。
1、下腹压痛:
盆腔炎患者多出现持续性下腹隐痛或坠痛,按压时疼痛加剧。疼痛多位于耻骨联合上方或两侧髂窝处,可能伴随同侧腰部酸胀感。急性发作时疼痛可呈刀割样,慢性期则表现为间歇性钝痛。疼痛常在劳累、性生活或月经期加重。
2、宫颈举痛:
妇科双合诊检查时,医生上抬宫颈引发剧烈疼痛是盆腔炎的特征性表现。该体征提示子宫附件区存在炎性粘连,可能伴随输卵管增粗或卵巢压痛。约70%急性盆腔炎患者会出现此体征,慢性患者可能表现为轻微牵拉痛。
3、实验室指标: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C反应蛋白和血沉通常显著增高。阴道分泌物检查可发现大量白细胞,pH值常大于4.5。严重感染者可能出现降钙素原升高,提示全身炎症反应。
4、影像学特征:
超声检查可见输卵管增粗、盆腔积液或输卵管卵巢脓肿。CT或MRI能更清晰显示炎症范围,可见输卵管壁增厚、周围脂肪间隙模糊。慢性盆腔炎可能显示输卵管积水或盆腔粘连征象。
5、病原体检测:
宫颈分泌物培养可检出淋球菌、衣原体等致病微生物。核酸扩增技术能提高检出率,对指导抗生素选择有重要意义。子宫内膜活检发现浆细胞浸润可辅助诊断慢性子宫内膜炎。
日常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频繁阴道冲洗破坏微环境平衡。月经期勤换卫生巾,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洁。适当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避免久坐导致盆腔充血。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限制辛辣刺激食物。出现持续下腹痛伴发热时应及时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输卵管堵塞等严重后果。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慢性期可配合中药灌肠等物理疗法促进炎症吸收。